mp3退出历史舞台是真的吗 mp3格式宣告死亡是什么意思
或许我们一个不小心就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人人都熟悉的MP3在官方定义上已经寿终正寝了。对许多人来说,MP3都是那么重要,因为它几乎是我们聆听音乐时唯一会使用的音乐格式,就连有些人想要下点歌曲的时候,都会说“我下几首 MP3去”。这样深入人心的一种存在,怎么说结束就结束了呢?至少,MP3的发明者是这样宣布的。
MP3退出历史舞台
MP3格式1991年由德国夫琅和费集成电路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Integrated Circuits)的一个工程师团队发明,并将其标准化。就是这个机构日前宣布,他们将终止MP3专利和软件的授权程序。在业界,官方不再提供支持也就相当于迎接死亡了。
音乐能够以一种爆发性的姿态进入数字时代,MP3格式可谓是居功至伟。相比虽说音质更好的CD格式,MP3的文件体积要小得太多。从几兆到十几兆,这样的文件非常利于在那个网络还不发达的年代持续传播。即使当初的MP3播放器仅有一两百兆甚至更小的存储空间,你也能一口气存上很多首歌。这样的便利,使得它直至今日都是许多人聆听歌曲的首选。如此受欢迎的音乐格式,为什么突然之间说要取消支持呢?
开发者们认为,在这个已经有了更好的音频编码格式的2017年,MP3已经没有必要再存在下去了。他们表示,高级音频编码AAC已经成为了许多视频、音频服务的事实标准。AAC比MP3更加优越,效率更高,也已广为人们所接受。再加上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网络条件的逐年提升,用户甚至不再满足于有损格式,而去追求FLAC、APE甚至更加高解析的无损格式——MP3好像确实已经走到了头。
早已死亡
尽管在我们看来MP3可谓是风靡世界,没有比它更为成功的音频格式了,但通过一些业内人士的爆料,MP3 问世之初便已经死了。史蒂芬·维特(Stephen Witt)在他的《音乐是怎么变得免费的》一书中,开篇就写道:“MP3的死亡早在1995年春天德国埃朗根的一间发布会议室中就已经被宣告了。”
这本书的作者表示,早在MP3把整个音乐产业掀个底朝天之前,它就已经死在了实验室里。事实上,开发了这个格式的工程师团队最初试图要让音频格式通过电话线传输——我们知道它的传输速率非常慢——争取到合法性后再将其卖给技术公司,以获得收益。
可惜这些努力总是被诸如盗版等问题所阻挠。另外,开发团队在把握技术态势上也显得无所适从。实验室中的一位工程师在当时就提出了音乐流媒体服务的构想,但专利申请被德国有关部门驳回,因为这在当时看来根本不可能实现。想到了那么超前的东西,他们却没想到一点:便携MP3播放器。
1995年,MP3格式开始了自己的生命周期。它的授权首先被用在美国的冰球球场上。然而它的生命周期其实只有一年,因为各种各样的错误,研究者们始终未能让MP3格式得到广泛接受。之后,可能是有些自暴自弃了的研究所放出了允许消费者在家中将光盘转录成MP3的软件,从此它一发不可收拾。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尽管MP3在当时相比其他存储音乐的手段要高效得多,但它有一个很深的隐患,那就是MP3的开发者们在进行研发时,对大脑如何处理声音信息的知识把握是很不完备的。因此,MP3在进行压缩的时候,错误地抛弃了许多必要的信息量。随着技术的进步,相关技术和知识不断完备,新的音频格式和新的产品,更好的音乐流媒体服务也纷纷登场。它们承载的信息量相比MP3更加丰富,更加科学。从这一点上来说,MP3也应该不再是聆听音乐时的首选了。
老兵渐消逝
当然了,MP3在官方定义上是死了,但这肯定不代表着我们身边的所有MP3就会在一夜之间全都消失。它们当然都还在,而且在往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会有大量的音乐被转压成MP3格式,通过网络信号最后达到我们的耳中。
即使缺少了授权,MP3的“死”也只是官方性质的,毕竟正如上文所说,我们制作 MP3 内容,聆听 MP3 音乐其实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授权。夫琅和费集成电路研究所的公告,更多的像是一个表态而已。他们想要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他们认为这就是最佳的时机。
既然MP3在1995年其实早就被定义“死亡”了,为什么现在他们还要多此一举呢?或许是科学家们有感于当下音乐流媒体服务的兴起,再加上新的音频格式层出不穷,想要借此告诉世人——MP3已经落伍了,去试试那些新的听音方式吧——仅此而已。
仔细想想,我们也确实不需要固执地守着MP3不放。尽管现在许多音乐流媒体服务确实仍旧使用着MP3,但一旦有一天它们逐渐都换了呢?我们不会知道这一点,只会继续听下去。即使说到本地播放,我们现在也有了更好的选择,比如官方提到的AAC。如果想试试更好的音质,FLAC就很不错。现在还有了一种名为MQA的新格式,据称它能够在必要的时候被压缩以节省流量,播放的时候则自动“解放音质”,带来小体积高质量的体验。总有一天MP3会被真正淘汰,那我们何不现在就去尝试别的精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