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妇误将闹钟封入墙内 被整整折磨了13年了
定点闹钟的好处就是在恰当的时间提醒你要做事情,但是美国一对夫妇把闹钟误封入墙内,整整困扰了13年,至今才取出来。
每一天,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位房主都会想起他13年前犯的一个错误。每天晚上8点左右,他原本平静的房子就会突然响起刺耳的闹铃声,而他却无法关闭,因为闹钟被封在墙里。13年前一天晚上,杰瑞·林恩(Jerry Lynn)想在客厅墙壁上钻一个孔,从一楼的客厅拉一根有线电视线到二楼的卧室。为防止刺穿管道或电线,杰瑞想到一个办法。
他设定了一个响10分钟后自动关闭的闹铃,然后把闹钟绑在绳子上,放进一个通风口里。待铃声响起,他就在响铃声音比较大的地方钻孔,这样可以确保不会刺穿墙里的任何东西。
一开始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直到闹钟掉进墙里无法取出。他本来以为闹钟顶多响三四个月就会因为电池耗尽不响了,但令人意外的是,闹钟居然响了13年。他说,他知道这是个节能闹钟,闹铃不响的时候会自动休眠,直到闹钟再次响起,但他没想到节能闹钟居然能连续每天响10分钟,持续整整13年!杰瑞和他的妻子已经习惯了闹铃的存在,但是它仍然让不知情的客人们感到震惊。它会从一声“哔哔”开始,声音越来越响,客人们往往很奇怪,询问这到底是什么。一开始他们也很难忍受这种声音,甚至在想过不了两天就会抓狂到把墙砸掉拿出闹钟,但不知不觉他们已经忍受了13年。这对夫妇说自己从没听说过闹钟的电池可以坚持这么长时间的,即使这款闹钟的用电量非常少。他们觉得看看闹钟还能响多久肯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很多网友看到这则消息后,开启了大脑洞。有网友开玩笑,老鼠:不枉我祖孙三代都给它换电池,终于上新闻了。也有网友的脑洞有点惊悚:几年后因为维修终于打开了墙,却发现里边根本没有闹钟。其实,这也让小编想起了一片惊悚小说《黑猫》,太可怕了。《黑猫》是美国作家爱伦·坡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者的口吻来叙述故事,以一个即将就死的人抱着救赎的心理来坦白自己的所作所为。
故事的主人公本是一个性情温柔善良,喜欢喂养和爱抚动物的人,娶了一个和自己性情很像的妻子,这期间他们都尤其喜爱家里养的一只黑猫。无论他走到哪里,黑猫都尾随而至,关系甚为亲密。可几年以后,“我”,变得嗜酒如命,脾气暴躁,动辄发怒,甚至辱骂暴打妻子,对于自己曾经喜欢的小动物也时时虐待它们,当然,黑猫也不能幸免,一天晚上,醉酒的“我”以为黑猫躲避自己就残忍的挖掉了它的一只眼睛,没过多久,“我”再次对它加以迫害,吊死了这只自己曾经最喜欢的黑猫。就在当晚,一场无名的大火将“我”的家财全部烧毁,而且猫浮雕的出现使“我”更加诚惶诚恐,良心上的不安使“我”又收养了一只和黑猫十分相象的猫,只是这只猫的胸脯上有一片白斑。
可没过多久,“我”就对它嫌恶起来,因为第二天无缘无故的它的一只眼睛也被挖掉了,而且那个白斑的图象酷似一个绞刑架,这些折磨得“我”寝食不安。一天,在地窖里,这只猫差点将“我”绊倒,“我”终于一气之下抡起斧头就砍杀它,妻子横加阻拦,失去理性的“我”一斧把妻子砍死,这只猫也逃之夭夭。“我”费劲心思将妻子的尸体封进地窖的墙里来躲避警察的搜捕。没想到黑猫也被砌进墙里。当警察到地窖来检查时,黑猫的叫声,使警察找到了杀妻的证据。《黑猫》是爱伦·坡的恐怖小说经典,也是爱伦·坡对“统一效果论”的实践。爱伦·坡力图使小说中的每一句话都为其预先设定的恐怖效果服务,因此多余的字句都被精简掉,而最能带给读者恐惧的死亡气息则弥散在小说的每一个角落将恐怖效果发挥到了极致。
该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人对于黑猫的心理惧怕。死亡贯穿于小说始终成为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小说开篇叙述者“‘我’就以将死之人的口吻向读者倾吐心声冷读者不得不相信故事的真实性,同时也给整部作品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爱伦·坡写的是猫,但表现的却是人;写的是人杀死猫或猫杀死人,但表现的主要是人“杀死”人;写的是黑猫与“我”之间的“爱”和“恨”,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爱”和“恨”,其真正凸现的是黑猫形象的象征意蕴——对病态人格的反思